后独生子时代:谁来照顾中国老人? 陈兆伟在医院走廊的担架床上醒来,繁忙的沈阳盛京医院肝胆外科住院部人满为患,走廊里还有很多像他一样陪护的家属在沉睡。 自从发现父亲肝癌后住院,至今已经五周,陈兆伟一直住在这张担架床上,24小时陪护父亲。 『我三十多天没有洗过澡了,』陈兆伟说,『没有地方,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心情。』 陈兆伟是独生子,生于1982年,也就是全国正式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第三年。他在沈阳照顾着他的父亲,母亲在家乡。因为她患有轻微抑郁症,陈对她隐瞒了父亲的癌症。陈兆伟的妻子和三岁的孩子在大连的家里。 陈所代表的独生子女面临的养老困境还没有大范围爆发。事实上最早一代独生子女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他们的父母刚要进入65岁以上的高危人群行列。 『未来二十年到三十年间,中国的老龄人口将会爆发,在2050年,每四个中国人中就将有一个是退休人口。独生子女政策与老龄化无关,但是它导致了没有足够的年轻劳动力去供养老人。』自2003年开始报道中国和香港时事的记者,《一胎》的作者MeiFong说。 自独生子政策实行以来,中国生育率持续降低,截至2015年,中国女性平均育子数量为1.57。而低于2的自然生育率意味着人口低于世代更迭率,将会萎缩。根据联合国数据『世界人口前景』,中国的生育率低于2已经超过二十年了。尽管2015年10月中国政府已经放开二胎政策,但人口成长需要时间,要想看到明显的人口结构差异,起码要15到20年。 『所有主流发达国家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中国的老龄化与别国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人口庞大,老龄化速度极快,』南加州大学老年学助理教授Aaron Hagedorn说。『我认为中国在决策时如果迟疑,是会付出昂贵的代价的。』 这一代独生子女们要面临的养老问题,是没有帮手的。填补中国医疗资源,养老资源的短缺是一场持久战。而使中国养老问题加倍复杂的还有中国的孝道文化。独生子一代面临养老如果求助于机构,往往背负着心理负担。 文昌孝经说,侍奉病中父母应当亲力亲为,『药必先尝,衣不解带,服劳侍寝。』 然而在陈兆伟身上,我们已经看到了独生子女政策的后遗症:中国最传统最普遍的,大家庭多子女轮换照顾的养老模式即将失灵。年轻人不够了。即便牺牲一个年轻人的全部时间精力,或许还不够照顾一个老人。 中国的医学专家意识到了危机的来临,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着答案。日本雇佣五十到六十岁的成年人去提供老人护理服务。美国健全的老年福利系统虽然存在着昂贵的缺点,也有很多值得中国学习的模式。 中国新近放开的二胎政策,说明政府已经在重新思考计划生育的长效影响。自去年年底也开展了全国范围的敬老、养老宣传。山东省沂源县卫生所复健科的医生唐旭,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老年病人。他相信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政府已经在着手处理老龄化的问题了。 『时间是不等人的,』唐旭说,『充足的社区护工,充足的老年护理知识。都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做到的。第一批的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都已经等不了那么长时间了,肯定中间会有一个手忙脚乱的过程。』 稀缺的资源
即便独生子女和他们的父母能够突破心理障碍,并且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愿意假以机构养老,中国的养老机构和养老人才数量也还没有足够能力承载即将大面积老去的人口。 辽宁省大连市工人养老院是一家1984年成立的老牌公立养老机构,副院长宋阳说『我院目前可以容纳三百人,床位一直是满的,申请入院的老人要通过严格的健康状况以及其他情况筛入。』 除床位的限制外,护理人才的巨大缺口也导致养老机构的承载力有限。 唐旭说:『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需要的陪护比例超过1:1。』 2016,大连工人养老院的护工和老人比例是1:5-6。这个比例在十年前是1:10-12。 『实际上养老院很需要正式员工,可是没有人愿意做,只能从乡村,近郊吸收。』宋阳说『护工一来层次低,二来找不到,这两点实际上都是因为匹配的待遇不够。』 大连工人养老院雇佣的六十名一线护理人员都是临时工。白班每个护工照顾五六个人,负责护理,喂饭,月工资3000元,夜班每个护工照顾20-30人。主要帮助老人翻身和去洗手间,月工资3500到3600元。 ﷯『护工需要一定基本培训和学历才能上岗,』唐旭说,『而符合这些条件的人会想要一份更稳定,更体面,收入更有保障的工作,』 举例来说,同样属于家庭护理人员的月嫂,照顾产妇和幼儿,与老年人护理相比,不仅工作强度较低,工资可以达到8000-10000元。 很多老人因为担心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对于住养老院感到恐惧的心理,大连工人养老院副院长宋阳很能理解。『现在的护工和老人比率,护理吃饭睡觉和基本医疗可以解决,但是照顾一些老人心理层面的东西很难。』 南加州大学教授Iris齐主攻老年学。她认为应该为中国护工提供一个事业阶梯,才能吸引更多人从事护理行业。『护工的工资和社会地位应该与他们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相匹配,』齐教授说,『谁会想要做一份没有前景的工作?』 此外,尽管护工的收入已经低于他们的付出,护工费用对很多老年人来说仍然很高。独生子们有能力独自挑起这部分支出吗? 华裔老人在洛杉矶Barnes Park晨练。摄影/刘梦辰
世界的答案
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寻找着养老问题的答案。对中国来说最理想的养老模式,就是最大限度尊重传统孝文化,并且能与独生子女政策所导致的青壮人口不足的现状相适应。要预防医疗机构和人才不足在未来可能导致的问题,政策引导十分关键。 ﷯『中国真正需要借鉴的发达国家的养老模式,是机构,居家,社区,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 』大连理工大学养老学教授贾萍认为,『老人不愿意搬出家门,我们要理解和尊重。我们应该提供社区养老服务,日间保健中心,可短期入住的医疗养老机构』 以日本『金色计划』中的一个发现为例。通过这个政府出资的老年福利项目,专家们发现50到60岁的老年人,作为护工在照顾70到80岁的老年人时,其提供的服务质量很高。护理工作令他们感到充实。 『因为50到60岁的护工对老年人更能感同身受,他们能理解很多老年人会有的状况,并且会更耐心,』南加大的Hagedorn教授说。『他们觉得今天帮助了这些老人,是在为未来会需要照顾的自己积德。』 中国的退休年龄很早,女性55岁,男性60岁。因此退休人群仍然可以工作赚钱。他们可以考虑做护理工作来获得收入。 山东省的医生唐旭认为,中国政府应该把聘请护工的费用包含到社会保险系统中。『请护工的费用不能报销,』唐旭说,『而这恰恰是独生子女未来最需要的一块援助。』 美国加州为例,州政府为低收入老人支付护工费用。老人可以雇佣他们喜爱的人,甚至家人。尽管护工的工资一般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发达国家的福利系统虽然全面,维系这个系统的运转是非常昂贵的。 Hagedorn教授估计美国现有的养老项目支出占联邦政府24%的预算。如果维持项目不变,到2050年,养老支出将占到总预算的70%。 『美国有着相当慷慨的医疗保险,医疗补助和社会保险制度。可是美国政府自2000年就开始负债了,很明显我们无法维持现状,』Hagedorn教授说,『中国在不随意许诺这一点上做得很正确。但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更加富有,他们对政府福利的期待会变高。』 世界老龄化专家都在积极寻找一种养老模式,不仅性价比高,也让老人满意。 中国老人的要求并无不同。 『他们不希望健康状况下降,他们不希望频繁地更换生活环境,』Hagedorn说。『他们希望身边都是他们喜欢,了解的人,家人。』 很多中国老人不喜欢养老院。他们不喜欢养老院环境和人员的频繁变动。需求受到忽视,无法选择食物,环境,陪伴者都会给老人造成压力。 『一进老人院就由不得你啦,』68岁的美籍华人Winnie Feng说,『给你什么,你就要什么。别想太多了,你很快就死了。』 ﷯任何长期的老人护理计划都必须强调老人的心理健康。 『老人上了年纪之后,心理和脾气秉性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在心理上其实是需要特别的疏导和指引的,』社工李燕说,『我参观过几个国内的养老机构,他们的设施都很好,但在美国的每一个老年机构都会配备社工,帮老人链接一些社会资源,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这是和国内的主要差别。』 社工可以帮助化解老人对于养老院的焦虑。然而,加利福尼亚州自从1994年至今没有兴建过新的养老院。美国已经从养老院模式转向老年生活助理模式。 Hagedorn教授说,人们在老年生活助理中心居住的时间一般较长。这些中心的居住环境一般比较像家。可以自己挑选家具,要求护工帮助做饭,然而这毕竟无法取代真正的家庭带来的安全感。因此生活助理模式也属于折中的解决方案。 大连交通大学的贾教授倡导中国采用的社区养老服务,与加州一种叫做多功能养老服务的项目很接近。该项目针对符合进入养老院条件,却选择和家人一起住的老人。项目以低廉的价格提供众多服务。例如开销只占养老院10%的成人日间活动中心。 『美国的养老模式建立在人们积累的财富之上,』Hagedorn教授说。『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不同,更倾向于集体主义。人们对于自己的家人有着尽孝的责任心,如果中国能挖掘这一点,可以找到很多养老模式。』 找到适合中国的模式是关键。Hagedorn说:『中国有一点很好,在养老问题上,政府建立规则,人们立即就会响应。』 华裔老人在洛杉矶Barnes Park聊天。摄影/刘梦辰 华裔老人在洛杉矶蒙特利公园市政府前打太极。摄影/刘梦辰 美籍华人在洛杉矶Barns Park散步。摄影/刘梦辰
父子时光 三十六年前,人们把计划生育政策的海报和宣传语画满全国上下的墙面时,是否意识到他们正在开展一项人类历史上最激进的社会实验?他们可曾想过这项实验是如何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中国社科院人口学专家王广州计算得出,在这项社会实验下,诞生了一亿七千六百万个独生子家庭。 陈兆伟作为这一亿七千万人中的一员,此刻的注意力全在父亲身上。父亲马上就要做肿瘤切除手术了。可是今天,你看不出他是个癌症患者。他就像任何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和儿子享受着沈阳的早春。陈兆伟领着父亲游览这座城市,这座他念了四年大学,父母也没时间来转转的城市。 父亲和独生子陈兆伟在他昔日的校园里散步。今天,全世界的时间都是他们的。
后独生子时代: 谁来照顾中国老人? 陈兆伟在医院走廊的担架床上醒来,繁忙的沈阳盛京医院肝胆外科住院部人满为患,走廊里还有很多像他一样陪护的家属在沉睡。 自从发现父亲肝癌后住院,至今已经五周,陈兆伟一直住在这张担架床上,24小时陪护父亲。 『我三十多天没有洗过澡了,』陈兆伟说, 『没有地方,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心情。』 陈兆伟是独生子,生于1982年,也就是全国正式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第三年。他在沈阳照顾着他的父亲,母亲在家乡。因为她患有轻微抑郁症,陈对她隐瞒了父亲的癌症。陈兆伟的妻子和三岁的孩子在大连的家里。 陈所代表的独生子女面临的养老困境还没有大范围爆发。事实上最早一代独生子女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他们的父母刚要进入65岁以上的高危人群行列。 『未来二十年到三十年间,中国的老龄人口将会爆发,在2050年,每四个中国人中就将有一个是退休人口。独生子女政策与老龄化无关,但是它导致了没有足够的年轻劳动力去供养老人。』自2003年就开始报道中国和香港时事的记者,《一胎》的作者MeiFong说。 自独生子政策实行以来,中国生育率持续降低,截至2015年,中国女性平均育子数量为1.57。而低于2的自然生育率意味着人口低于世代更迭率,将会萎缩。根据联合国数据『世界人口前景』,中国的生育率低于2已经超过二十年了。尽管2015年10月中国政府已经放开二胎政策,但人口成长需要时间,要想看到明显的人口结构差异,起码要15到20年。 『所有主流发达国家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中国的老龄化与别国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人口庞大,老龄化速度极快,』南加州大学老年学助理教授Aaron Hagedorn说。『我认为中国在决策时如果迟疑,是会付出昂贵的代价的。』 这一代独生子女们要面临的养老问题,是没有帮手的。填补中国医疗资源,养老资源的短缺是一场持久战。而使中国养老问题加倍复杂的还有中国的孝道文化。独生子一代面临养老如果求助于机构,往往背负着心理负担。 文昌孝经说,侍奉病中父母应当亲力亲为,『药必先尝,衣不解带,服劳侍寝。』 然而在陈兆伟身上,我们已经看到了独生子女政策的后遗症:中国最传统最普遍的,大家庭多子女轮换照顾的养老模式即将失灵。年轻人不够了。即便牺牲一个年轻人的全部时间精力,或许还不够照顾一个老人。 中国的医学专家意识到了危机的来临,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着答案。日本雇佣五十到六十岁的成年人去提供老人护理服务。美国健全的老年福利系统虽然存在着昂贵的缺点,也有很多值得中国学习的模式。 中国新近放开的二胎政策,说明政府已经在重新思考计划生育的长效影响。自去年年底也开展了全国范围的敬老、养老宣传。山东省沂源县卫生所复健科的医生唐旭,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老年病人。他相信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政府已经在着手处理老龄化的问题了。 『时间是不等人的,』唐旭说,『充足的社区护工,充足的老年护理知识。都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做到的。第一批的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都已经等不了那么长时间了,肯定中间会有一个手忙脚乱的过程。』
稀缺的资源
华裔老人在洛杉矶Barnes Park晨练。摄影/刘梦辰 即便独生子女和他们的父母能够突破心理障碍,并且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愿意假以机构养老,中国的养老机构和养老人才数量也还没有足够能力承载即将大面积老去的人口。 辽宁省大连市工人养老院是一家1984年成立的老牌公立养老机构,副院长宋阳说『我院目前可以容纳三百人,床位一直是满的,申请入院的老人要通过严格的健康状况以及其他情况筛入。』 除床位的限制外,护理人才的巨大缺口也导致养老机构的承载力有限。 唐旭说:『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需要的陪护比例超过1:1。』 2016,大连工人养老院的护工和老人比例是1:5-6。这个比例在十年前是1:10-12。 『实际上养老院很需要正式员工,可是没有人愿意做,只能从乡村,近郊吸收。』宋阳说『护工一来层次低,二来找不到,这两点实际上都是因为匹配的待遇不够。』 大连工人养老院雇佣的六十名一线护理人员都是临时工。白班每个护工照顾五六个人,负责护理,喂饭,月工资3000元,夜班每个护工照顾20-30人。主要帮助老人翻身和去洗手间,月工资3500到3600元。 『护工需要一定基本培训和学历才能上岗,』唐旭说,『而符合这些条件的人会想要一份更稳定,更体面,收入更有保障的工作,』 举例来说,同样属于家庭护理人员的月嫂,照顾产妇和幼儿,与老年人护理相比,不仅工作强度较低,工资可以达到8000-10000元。 很多老人因为担心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对于住养老院感到恐惧的心理,大连工人养老院副院长宋阳很能理解。『现在的护工和老人比率,护理吃饭睡觉和基本医疗可以解决,但是照顾一些老人心理层面的东西很难。』 南加州大学教授Iris齐主攻老年学。她认为应该为中国护工提供一个事业阶梯,才能吸引更多人从事护理行业。『护工的工资和社会地位应该与他们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相匹配,』齐教授说,『谁会想要做一份没有前景的工作?』 此外,尽管护工的收入已经低于他们的付出,护工费用对很多老年人来说仍然很高。独生子们有能力独自挑起这部分支出吗?
华裔老人在洛杉矶Barnes Park聊天。摄影/刘梦辰 世界的答案 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寻找着养老问题的答案。对中国来说最理想的养老模式,就是最大限度尊重传统孝文化,并且能与独生子女政策所导致的青壮人口不足的现状相适应。要预防医疗机构和人才不足在未来可能导致的问题,政策引导十分关键。 『中国真正需要借鉴的发达国家的养老模式,是机构,居家,社区,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 』大连理工大学养老学教授贾萍认为,『老人不愿意搬出家门,我们要理解和尊重。我们应该提供社区养老服务,日间保健中心,可短期入住的医疗养老机构』 以日本『金色计划』中的一个发现为例。通过这个政府出资的老年福利项目,专家们发现50到60岁的老年人,作为护工在照顾70到80岁的老年人时,其提供的服务质量很高。护理工作令他们感到充实。 『因为50到60岁的护工对老年人更能感同身受,他们能理解很多老年人会有的状况,并且会更耐心,』南加大的Hagedorn教授说。『他们觉得今天帮助了这些老人,是在为未来会需要照顾的自己积德。』 中国的退休年龄很早,女性55岁,男性60岁。因此退休人群仍然可以工作赚钱。他们可以考虑做护理工作来获得收入。 山东省的医生唐旭认为,中国政府应该把聘请护工的费用包含到社会保险系统中。『请护工的费用不能报销,』唐旭说,『而这恰恰是独生子女未来最需要的一块援助。』 美国加州为例,州政府为低收入老人支付护工费用。老人可以雇佣他们喜爱的人,甚至家人。尽管护工的工资一般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发达国家的福利系统虽然全面,维系这个系统的运转是非常昂贵的。 Hagedorn教授估计美国现有的养老项目支出占联邦政府24%的预算。如果维持项目不变,到2050年,养老支出将占到总预算的70%。 『美国有着相当慷慨的医疗保险,医疗补助和社会保险制度。可是美国政府自2000年就开始负债了,很明显我们无法维持现状,』Hagedorn教授说,『中国在不随意许诺这一点上做得很正确。但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更加富有,他们对政府福利的期待会变高。』
华裔老人在洛杉矶蒙特利公园市政府前打太极。摄影/刘梦辰 世界老龄化专家都在积极寻找一种养老模式,不仅性价比高,也让老人满意。 中国老人的要求并无不同。 『他们不希望健康状况下降,他们不希望频繁地更换生活环境,』Hagedorn说。『他们希望身边都是他们喜欢,了解的人,家人。』 很多中国老人不喜欢养老院。他们不喜欢养老院环境和人员的频繁变动。需求受到忽视,无法选择食物,环境,陪伴者都会给老人造成压力。 『一进老人院就由不得你啦,』68岁的美籍华人Winnie Feng说,『给你什么,你就要什么。别想太多了,你很快就死了。』 任何长期的老人护理计划都必须强调老人的心理健康。 『老人上了年纪之后,心理和脾气秉性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在心理上其实是需要特别的疏导和指引的,』社工李燕说,『我参观过几个国内的养老机构,他们的设施都很好,但在美国的每一个老年机构都会配备社工,帮老人链接一些社会资源,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这是和国内的主要差别。』 社工可以帮助化解老人对于养老院的焦虑。然而,加利福尼亚州自从1994年至今没有兴建过新的养老院。美国已经从养老院模式转向老年生活助理模式。 Hagedorn教授说,人们在老年生活助理中心居住的时间一般较长。这些中心的居住环境一般比较像家。可以自己挑选家具,要求护工帮助做饭,然而这毕竟无法取代真正的家庭带来的安全感。因此生活助理模式也属于折中的解决方案。 大连交通大学的贾教授倡导中国采用的社区养老服务,与加州一种叫做多功能养老服务的项目很接近。该项目针对符合进入养老院条件,却选择和家人一起住的老人。项目以低廉的价格提供众多服务。例如开销只占养老院10%的成人日间活动中心。 『美国的养老模式建立在人们积累的财富之上,』Hagedorn教授说。『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不同,更倾向于集体主义。人们对于自己的家人有着尽孝的责任心,如果中国能挖掘这一点,可以找到很多养老模式。』 找到适合中国的模式是关键。Hagedorn说:『中国有一点很好,在养老问题上,政府建立规则,人们立即就会响应。』
美籍华人在洛杉矶Barns Park散步。摄影/刘梦辰 父子时光 三十六年前,人们把计划生育政策的海报和宣传语画满全国上下的墙面时,是否意识到他们正在开展一项人类历史上最激进的社会实验?他们可曾想过这项实验是如何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中国社科院人口学专家王广州计算得出,在这项社会实验下,诞生了一亿七千六百万个独生子家庭。 陈兆伟作为这一亿七千万人中的一员,此刻的注意力全在父亲身上。父亲马上就要做肿瘤切除手术了。可是今天,你看不出他是个癌症患者。他就像任何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和儿子享受着沈阳的早春。陈兆伟领着父亲游览这座城市,这座他念了四年大学,父母也没时间来转转的城市。 父亲和独生子陈兆伟在他昔日的校园里散步。今天,全世界的时间都是他们的。